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賴清德拋出新論:台灣未參與《中華民國憲法》制憲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“1946年所通過的《中華民國憲法》,台灣是沒有派員參加的。”——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日一句話,引發激烈的朝野論戰,也被外界解讀為強化台灣主體性的政治訊號。


在野黨質疑賴清德的說法背離歷史事實,試圖把中華民國和台灣的“歷史臍帶”切斷。https://t.co/M3ryS6Nd4h — BBC News 中文 (@bbcchinese) July 4, 2025 “1946年所通過的《中華民國憲法》,台灣是沒有派員參加的。”——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日一句話,引發激烈的朝野論戰,也被外界解讀為強化台灣主體性的政治訊號。

在野黨質疑賴清德的說法背離歷史事實,試圖把中華民國和台灣的“歷史臍帶”切斷。


《中華民國憲法》有復雜的歷史背景,制定於1946年的中國大陸,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,這部憲法也隨之在台灣繼續施行至今,歷經七次修憲逐步本土化。

多名學者對BBC中文分析,台灣代表曾參與制憲是“沒有什麼好爭執的”歷史事實,但賴清德的“口誤”也引發新一波關於憲法代表性的爭論,讓社會重新檢視這部憲法與台灣當前政治認同之間的復雜關系。

“團結十講”為何引爆朝野論戰?

在大罷免倒數階段之際,台灣總統賴清德推出“團結十講”闡述理念與國政方向。

但他在6月29日的第三講以“憲政體制”為主題,提及“台灣當年未參與制憲”引發爭議,在野陣營批評為“以團結之名,行挑動對立之實”。

這樣的對立來自賴清德所屬的民進黨長期主張台灣主體性,而主要在野黨國民黨則強調中華民國的歷史延續性。

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發布新聞稿指,賴總統言論違背史實,質疑“連google的能力都沒有嗎”,甚至指控賴故意說謊、“假造中華民國1949年前未實質統治台灣”。

國民黨政治人物趙少康與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聯合召開記者會,出示國史館史料與照片反駁賴清德。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則強調,其祖父連震東正是當年18名台灣制憲代表之一,批評賴清德“把自己的夢境和真實歷史混淆在一起”,試圖切斷中華民國與台灣的“歷史臍帶”。

多名國民黨立委也加入抨擊,王鴻薇指賴清德篡改歷史、對《中華民國憲法》全面宣戰。台北市長蔣萬安亦回應,“台灣人不應忘記前輩貢獻,總統更不應抹煞中華民國歷史”。


面對批評聲浪不斷,總統府澄清,賴清德的原意是指“當年台灣派出的制憲代表並非由台灣人民普選產生”,且對憲法條文討論並無實質決定權,真正以台灣為修憲主體,是透過後續七次修憲與民主化逐步確立的。

賴清德隨後在“團結十講”第四講時重申,《中華民國憲法》雖是在中國大陸時期制定,但歷經七次修憲,已完成以台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。

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表示,當年參與制憲的18名台灣人只是“被代表”,不能真正代表台灣的“實質參與”及民意。

台灣究竟有沒有參與制憲?


台灣確實有派代表參與,這點其實沒有什麼好爭執的。”台灣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對BBC中文說。

根據台灣國史館史料,1946年中國國民黨宣布舉行制憲國民大會,共產黨、民主同盟拒絕出席。當時台灣由省參議會間接選舉產生18名代表,他們從台灣赴南京出席制憲會議。

制憲國民大會,為當時國民政府用來召集各省代表討論並通過憲法的機構。來自台灣的18人在全中國1700多位代表中,約占1%。

胡博硯教授指出,討論代表性多寡的意義不大,美國德國在制定憲法時都有遇到類似問題。 他認為,關鍵是這部1947年的憲法當初設想的是“整個中華民國是一個廣土眾民的國家”,並非以台灣本土地位為基礎產生,因而與今日台灣的連結“先天就是缺乏的”。

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蘇彥圖則以法理地位說明,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只是作為盟軍代表占領台灣,在國際法上並未取得台灣主權,因此台灣參與制憲國大就成了有爭論之處。

台灣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陳俐甫提出另一種觀點,他認為若僅以“有代表列名”就認定台灣充分參與制憲,反而可能落入中共長期的“敘事陷阱”。

他指出,中共當年拒絕參與制憲國大,另行召開“政治協商會議”,至今仍在全國人大與政協中設有所謂“台灣代表”,但這些代表亦從未經過台灣民意授權。

賴清德拋出這段歷史有何意圖?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3 秒